宿州市土地储备暂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02 09:47:10   浏览:839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宿州市土地储备暂行办法

安徽省宿州市人民政府


宿政发 〔2002〕 10号




关于印发《宿州市土地储备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宿州市土地储备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第2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二年五月二十八日

宿州市土地储备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强化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进一步盘活土地资产,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国发〔2001〕15号)、省政府皖政〔2001〕78号文件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土地储备,是指政府通过规划控制、征用、收回、收购等方式将国有土地予以储存的行为。
第三条 国土资源部门受政府委托承办土地储备的具体工作。
计划、建设、规划、房产、财政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土地储备相关工作。
第四条 下列国有土地必须储备:
(一)拟改变用途用于商业、旅游、娱乐、金融、房地产开发的土地和拟转让的划拨土地;
(二)原土地使用者因搬迁、解散、撤销、破产、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停止使用的土地;
(三)因实施城市规划和土地整理项目,需要收回、收购的土地;
(四)以行政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两年内,尚未开发建设的土地;
(五)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未按合同约定时间进行开发,且不具备转让条件的土地;
(六)已征用为国有暂不供应的土地;
(七)应依法收回的荒芜、闲置土地;
(八)应依法没收的土地;
(九)未确定使用权人的可利用存量土地;
(十)撤销村民小组建制后剩余的土地;
(十一)土地使用期限已满,政府收回后暂不供应的土地;
(十二)其他需要进行储备的土地。
第五条 国土资源部门要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拟定土地储备方案,报国有土地资本运营管理委员会批准后执行。
第六条 土地储备的方式:
(一)对不符合城市规划,但又未列入近期开发改造计划的土地,运用规划控制手段,维持土地利用现状,实施土地储备。
(二)对城市规划区内的集体土地由国土资源部门统一征用,纳入政府储备。
(三)对本办法第四条第二、第三、第五项和第七至第十一项规定的土地,由国土资源部门收回土地使用权。
对确定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土地,由国土资源部门做好权属调查、勘测定界、绘制宗地图后,以正式文件形式报政府批准后依法收回。
对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原土地使用权人需要补偿的,按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四)对本办法第四条第一、第三和第四项规定的土地,由国土资源部门统一收购。
第七条 土地收购的一般程序
对经政府批准且具备规划设计条件的土地进行收购时,原则上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发出收购通知书。对确定收购宗地的原土地使用权人发出收购通知书。
(二)权属调查、测算费用。对确定收购土地的四至范围、面积、用途及地上附着物等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和审核,测算土地及地上附着物补偿费。
(三)收购洽谈、签订合同。洽谈结束,达成协议的,由国土资源部门与原土地使用权人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收购合同》。
(四)收购补偿。国土资源部门根据《国有土地使用权收购合同》约定的补偿方式和补偿数额对原土地使用权人给予补偿。
(五)权属变更。根据《国有土地使用权收购合同》约定的时间给予补偿后,到国土资源部门、房屋管理部门申办权属变更登记手续。
(六)交付土地和地上附着物。根据合同约定的期限和方式,原土地使用权人向国土资源部门交付被收购的土地和地上附着物。
第八条 政府已收购的土地可采取货币补偿或土地置换补偿方式对原土地使用权人进行补偿。采取货币补偿方式的,根据原土地使用权取得的方式不同拟定不同的补偿标准。属行政划拨土地的,补偿标准按收购土地原用途评估地价56%确定;属出让土地的,按原土地使用权人已实际支付的土地出让金额,扣除原土地使用权人已实际使用土地期间应付出的出让金额确定。采取土地置换补偿方式的,按货币补偿标准提供同等价值面积的土地。
地上附着物补偿,原则上只采取货币补偿方式,补偿标准按房屋拆迁补偿标准执行。
土地价格和附着物重置价必须经有资 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并报有管辖权的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九条 对已纳入储备范围的土地,国土资源部门可根据城市规划确定的用途,预约用地单位。
国土资源部门可以向约定的用地单位先收取土地开发补偿等成本费用。
第十条 被收购的土地原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原《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自《国有土地使用权收购合同》生效后终止。
第十一条 对已储备的土地,国土资源部门应根据供地需要,做好地上附着物拆除、土地平整等前期开发工作。土地前期开发,可以招标方式确定实施单位。
第十二条 城市规划区内所有建设项目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从储备的土地中统一供应。
供应土地可根据建设项目的不同,通过招标、拍卖或者挂牌、协议出让和划拨等方式供给,供地方案必须向社会公开。
第十三条 原土地使用权人违反本规定,拒不服从政府储备的,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
第十四条 属储备范围的土地,土地使用权人擅自转让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附着物的,由国土资源部门依法没收非法所得,并处非法所得50%以下罚款,收回土地使用权。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武汉市农业经营合同条例

湖北省武汉市人大常委会


武汉市农业经营合同条例

(1999年7月30日武汉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1999年9月27日湖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 根据2010年9月15日武汉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 2010年9月29日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批准的《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农业经营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湖北省农村集体经济承包合同管理条例(试行)》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农业经营合同,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其成员及其他单位或个人(以下称农业经营者)之间,在不改变集体土地所有权性质的前提下,为利用土地资源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而订立的承包、租赁、经营权拍卖合同。

  没有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可以由村民委员会代行职权。

  本条例所称土地资源,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或依法取得使用权的耕地、山地、荒地、水面、滩涂等,不包括地下资源及埋藏物。

  第三条 订立农业经营合同,必须遵守法律、法规,遵循自愿、公平、公开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第四条 农业经营者在合同有效期限内应合理使用土地资源,保持地力,不得闲置抛荒,不得毁林,不得擅自改变土地资源的农业用途。

  第五条 农业经营者享有经营自主权和收益权,并有权抵制法律、法规规定以外的收费或劳务。

  第六条 农村集体经营组织服从国家建设用地的需要,土地被征用而终止农业经营合同时,农业经营者享有依法获得经济补偿的权利。

  第七条 市、区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和乡(镇、街)农村经营管理机构依法负责本辖区内农业经营合同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 合同的订立和履行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八条 土地承包、租赁及经营权拍卖方案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提交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应按通过的方案签订农业经营合同。

  第九条 农业经营合同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土地资源的名称、区位、数量和等级;

  (二)当事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三)合同经营期满,地上附着物的处置办法;

  (四)违约责任;

  (五)合同纠纷的解决办法;

  (六)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农业经营合同约定的经营期限,应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有关规定。

  第十条 当事人双方就农业经营合同条款协商一致,并在合同书上签字、盖章,集体经济组织须盖公章,合同即成立。

  农业经营合同订立后,当事人一方或双方要求鉴证或公证的,应当依法提交农村经营管理机构鉴证或公证机关公证。

  第十一条 农业经营合同分别由当事人收执并送上一级农村经营管理机构登记、存档。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无权、越权、滥用代理权签订农业经营合同;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

  (三)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

  (四)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无效农业经营合同从订立之日起就不具有法律效力。因合同是否有效发生争议的,应提请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确认。

  第十三条 合同经确认无效后,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受损方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十四条 农业经营合同期满,原承包方、租赁方、购买方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承包、租赁、购买的权利。

  第十五条 农业经营合同期满需签订新的农业经营合同,应在原合同期满6个月前订立。

  第十六条 农业经营合同签订后,当事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不得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的变动而变更或解除合同。农业经营合同在有效期限内,当事人一方死亡或法人单位合并,由继承人或合并后的法人单位承担原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法人单位分立的,由分立时协议确定继续经营的法人单位承担原合同的权利和义务,并及时通知对方当事人。

  农业经营合同经营期满未续签的,对该土地资源上投资形成的开发成果和地上附着物应合理作价,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农业经营者予以补偿。


第二节 承包经营合同 

  第十七条 承包经营合同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发包方将其集体所有或依法取得使用权的土地资源发包给承包方进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而订立的合同。

  第十八条 承包经营合同除具备本条例第九条的内容外,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承包期限;

  (二)发包方向承包方提供的服务内容和方式;

  (三)合同兑现结算时间和方式。

  第十九条 在土地承包经营期限内,对个别承包经营者之间承包的土地进行适当调整的,必须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区级人民政府农业综合管理部门批准。

  订立农业承包经营合同,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权。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经营的,必须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批准。

  第二十条 承包方应按合同约定的期限和方式缴纳土地承包金。

  第二十一条 对承包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发包方应劝其改正,拒不改正的,有权终止合同,收回经营权:

  (一)对耕地连续两年弃耕抛荒;

  (二)改变土地资源农业用途。

  第二十二条 经发包方书面同意,承包经营的土地资源可以转包、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可以转让。

  转包土地资源应由原承包方与第三方订立转包合同,原承包方必须继续履行原承包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

  转让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应由原承包方与新承包方订立转让合同。转让合同经发包方确认后,原发包方和原承包方依据合同约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即行终止,由新承包方向发包方继续履行合同。


第三节 租赁经营合同 

  第二十三条 租赁经营合同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其所有的土地资源出租给承租方进行农业生产经营,并由承租方支付租金的合同。

  第二十四条 租赁经营合同除具备本条例第九条的内容外,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所租赁土地资源的用途;

  (二)租赁期限和开发限期;

  (三)租金及交付的期限和方式。

  第二十五条 农业土地资源的租赁期限一般不超过20年,属于开发荒山、荒坡、荒水、荒滩(以下简称“四荒”资源)经营的租赁期限可延长到50年。

  第二十六条 对承租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出租方应劝其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终止合同:

  (一)改变土地资源农业用途;

  (二)擅自将土地资源转租或转让;

  (三)破坏生态环境和相关公用设施;

  (四)在合同成立后两年内未进行实质性投入开发;

  (五)不按合同约定缴纳租金。

  第二十七条 土地资源经出租方书面同意,可以转租给第三方经营。

  转租土地资源应签订转租合同。承租方与第三方确定转租关系后,原合同约定的承租方与出租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不变。


第四节 经营权拍卖合同 

  第二十八条 经营权拍卖合同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其所有“四荒”资源经营权拍卖给购买方从事农业开发经营,并由购买方支付拍卖金的合同。

  第二十九条 拍卖“四荒”资源经营权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确定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标定拍卖底价,实行公开竞价,价高者中标。

  第三十条 经营权拍卖合同除具备本条例第九条的内容外,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拍卖金额;

  (二)“四荒”资源的用途;

  (三)经营期限和开发限期;

  第三十一条 “四荒”资源经营权的拍卖期限最长不超过50年。

  第三十二条 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劝其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据法律、法规给予相应的处置:

  (一)违法改变“四荒”资源农业用途;

  (二)破坏生态环境和相关公用设施;

  (三)在合同成立后两年内未进行实质性投入开发;

  第三十三条 在合同约定的有效期限内,可以将购买的“四荒”资源经营权转租、转让、入股、联营,但不得违法改变其农业用途。


第三章 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第三十四条 凡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允许变更或解除合同:

  (一)经双方协商同意,并且不损害国家、集体利益和第三人合法权益;

  (二)由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使合同当年部分或全部无法履行;

  (三)合同约定的部分或全部土地资源和相关设施被依法征用;

  (四)订立合同所依据的法律或国家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将严重损害一方利益;

  (五)在合同约定期限内,农业经营者丧失生产经营能力要求解除;

  (六)由于一方违约,使合同无法履行或履行成为不必要。

  第三十五条 经双方协商一致变更或解除合同,应签订书面协议,签名盖章,并送上一级农村经营管理机构登记、存档。

  第三十六条 因合同变更或解除,使合同一方遭受损失的,除依法可免除责任的外,责任方应当给予赔偿。


第四章 合同纠纷的调解和仲裁 

  第三十七条 农业经营合同在履行、变更或解除过程中发生纠纷的,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或不愿协商的,可向所在地农村经营管理机构申请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制作调解书,当事人和调解人签名并加盖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印章。双方当事人应按调解协议自觉履行。

  第三十八条 农业经营合同纠纷,当事人不愿调解或调解不成的,可按照合同约定的仲裁条款或事后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向合同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没有约定仲裁协议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有下列违约行为之一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一)未按合同约定的期限、数量提供土地资源;

  (二)非法干涉对方生产经营;

  (三)未按合同约定提供服务;

  (四)其他违反合同约定的行为。

  第四十条 农业经营者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有下列违约行为之一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一)毁坏土地资源;

  (二)未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意,擅自将承包或承租的土地资源转包、转租或转让;

  (三)其他违反合同约定的行为。

  第四十一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因下列原因之一,造成农村集体经济损失或资产流失的,由区以上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有非法所得的,没收非法所得,并可处以一至二倍罚款。

  (一)未将土地资源承包、租赁、经营权拍卖方案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而擅自订立合同的;

  (二)违背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定的承包、租赁、经营权拍卖方案原则要求而订立合同的;

  (三)对农业经营者毁坏或者闲置土地资源的行为未采取制止措施的。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问题,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四十四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八届一次第1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八届一次第1号)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和委员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93年3月27日选出:
委员长
  乔 石
副委员长
  田纪云   王汉斌   倪志福   陈慕华(女) 费孝通
  孙起孟   雷洁琼(女) 秦基伟   李锡铭   王丙乾
  帕巴拉·格列朗杰(藏族) 王光英   程思远   卢嘉锡
  布 赫(蒙古族)     铁木尔·达瓦买提(维吾尔族)
  甘 苦(壮族)      李沛瑶   吴阶平
秘书长
  曹 志
委员(按姓名笔划排列)
  于洪恩   万绍芬(女) 王永宁   王佛松   王宋大
  王启东   王叔文   王晓光   王淑贤(女) 王越丰(黎族)
  王朝文(苗族)      厉以宁   叶正大   叶叔华(女)
  史来贺   生钦·洛桑坚赞(藏族)  白尚武   冯之浚(回族)
  冯克煦   曲格平   朱 良   朱启祯   伍精华(彝族)
  任现春(瑶族)      刘国光   许 勤   许嘉璐
  孙廷芳   孙鸿烈   阳忠恕   阴法唐
  玛依努尔·哈斯木(女,维吾尔族)   严义埙   李立功
  李永泰(朝鲜族)     李 伦   李旭阁   李克强
  李学智   李桂英(女,彝族)    李绪鄂   李森茂
  李登海   李 灏   杨纪珂   杨初桂(女,侗族)
  杨 明(白族)      杨衍银(女) 杨泰芳   杨振亚
  杨振怀   杨烈宇   杨竞衡   杨海波   来金烈
  吴大琨   吴长淑(朝鲜族)     吴树青   邱 晴(女)
  何厚铧   何浣芬(女) 何 康   佟志广   谷建芬(女)
  汪 愚   沈辛荪   迟海滨   张文华   张仲先
  张 寿   张克辉   张序三   张国祥   张明远
  张 挺   张彦宁   张绪武   陈光健   陈培民
  陈舜礼   林兰英(女) 林丽韫(女) 林宗棠   罗尚才(布依族)
  周占鳌   周 南   周 觉   孟连崑   项淳一
  赵东宛   郝诒纯(女) 胡 敏   柳随年   逄先知
  姚 峻   秦仲达   聂大江   莫文祥   夏家骏(土家族)
  顾林昉   顾诵芬   钱 易(女) 徐采栋   徐起超
  徐 静(女) 爱新觉罗·溥杰(满族)  陶大镛   陶爱英(壮族)
  黄长溪   黄玉章   黄毅诚   戚元靖   崔乃夫
  康振黄   章师明   章瑞英(女) 彭士禄   彭清源
  董建华   董耐芳(女) 董辅礽   蒋顺学   傅铁山
  曾宪林   谢铁骊   谢颂凯   楚 庄   蔡子民
  蔡 诚   熊清泉   滕 藤   潘 季   薛 驹
  戴 杰
  现予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 一 次 会 议 主 席 团
  1993年3月27日于北京